查看原文
其他

校长丁烈云:高端人才是点石成金的人 他们留下来就是生力军

2017-02-23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总会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院士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的专访,他在专访中说到:“武汉市提出建设‘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的定位是准确的,也符合武汉的特色,而且武汉市具备这一优势”


  丁烈云说,科教优势是武汉最大的特色之一,武汉拥有100多万在校大学生,大学生规模在全国排名前列。以武汉市现有的人口规模,每10个人就至少有一个是大学生,而每个大学生都是青年,所以武汉就是“大学之城”“青年之城”。


  丁烈云认为通过打造“梦想之城”与“创新之城”,5年内将百万年轻大学生留下来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战略布局。因为大学生不是普通人,而是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他们是点石成金的人,关键是要把这些高端人才留下来与开发好。他们是武汉未来的生力军。    

  

武汉产业调整对高端人才产生大量需求


  “武汉有很多优势吸引大学生留下来。”丁烈云说,从很多知名的大企业纷纷在武汉设立孵化器这一现象就可以看出,武汉既有生活成本与创业成本低的优势,又有人才聚集的优势。“创新创业必须要有一个好氛围,这么多大学生在一起能形成聚集效应,而在大学生比例低的城市,它的聚集效应就体现不出来”。

  

  “武汉市还有非常大的优势就是新兴产业的带动效应,它能对大学生持续产生吸引力。”丁烈云指出,与沈阳、长春等东北地区相比,武汉和它们一样都是“一五”“二五”期间国家布局的老工业基地,但到现在为止,东北地区的经济与发展出现滞缓甚至塌陷,而武汉的经济却在不断攀升。


  究其原因就是武汉已经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武汉以光电子及生物制药等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兴起,用新的增长动能取代旧动能,用新的产业取代原有的产业。


  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支撑,它对其他行业与产业具有带动的效应,而这也是带动创新创业的一大优势。


  丁烈云还从武汉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武汉大学生做事情比较实在,在一个地方不做出些名堂来是不会轻易换岗位的。“这也是武汉的优势,因为创新创业不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不能沉下心来做事情”。


要打造类似于“中关村”的创新创业品牌


  武汉该如何将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并打造成创新创业的圣地呢?


  丁烈云说,当前武汉市的创新创业政策与环境思想是比较好的。比如颁布武汉“黄金十条”,这些不管是对大学生还是对高校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因为它把最大的利益让给创新创业者,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他认为,除此之外,武汉市应该要让城市的创新创业基地形成规模化与品牌化,要提供专业的服务,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以及氛围,要打造武汉的“中关村”。


  他以本校举例,华中科技大学正在兴建一个18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基地,届时,将提供包括风投、科技经纪人、律师服务、会计服务、专利申报、公司登记注册等专业服务。“我们希望它像斯坦福大学的基地一样,能够为光谷提供大批创新创业的人才”。

  

  丁烈云建议,武汉市除了要孵化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还要注意孵化人。使原来不想创业的人想创业,帮助想创业的人能够创成业,打造一个专业的完整的创业服务链。


  此外,丁烈云还建议武汉市要争建国家科学中心。他说,国家科学中心是一大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的集聚,通过这种集聚进而能发展成为一流人才的聚宝盆,对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与形成具有长远影响,而这种文化又将进一步吸引大学生留在武汉,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华中大有两个在建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项目,一个是脉冲强磁场项目,另一个是精密重力测量项目。另外还有一个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这些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已经吸引了一批全球一流人才在此做研究。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但可以带动成千上万人的就业,还可以催生与人才的聚集相配套的相关企业产业。

  

  他告诉记者,目前,北京、上海都在建设国家科学中心,甚至连安徽合肥也要建。“武汉各方面的竞争力都不比合肥差,更应该争取让下一个国家科学中心落户武汉”。


■长江日报记者 柯兵 通讯员 王潇潇

(原文载于《长江日报》2017年2月14日第四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